输了还不承认吗?一名女子花费了368,888个赌石 不满意后要求退款 但被法院驳回
据潇湘晨报报道,翡翠开采时,外面有一层风化皮,里面包裹着翡翠。这就是所谓的原石。
这块原石究竟是无价还是一文不值,还很难说。你必须把它切开才能找到答案。这时,人们凭经验猜测原石的外观、质地、形状、重量,然后考虑里面翡翠的大小和质量来买卖原石。这就是所谓的赌石。
2022年6月,林女士在网上认识了龙女士。当时,龙女士正在销售玉石原石。被告龙女士的代理人称,他们买卖玉石,从事原石生意。买家在网上查看原石并选择原石。买家挑选并付款后,将原石切割成手镯、戒指等成品。据被告律师介绍,这种买卖原石的方式自古就有。由于买卖风险大、“刺激”,所以被称为“赌石”。原告林女士表示,在网上发布的视频中,被告龙女士显得非常专业、可信。 2022年6月22日,林女士与龙女士在微信上添加了对方。除了这块重1140克、价值28.8万元的石头外,原告林女士还看中了一块重30克、价值8.8万元的小石头。 2022年6月23日至24日,原告林女士向被告龙女士银行账户支付了购买翡翠原石共计368888元。随后,被告人龙女士将两块原石进行了切割。
林女士对价值28.8万元的大块原石手链、珠串非常不满意。林女士将手链寄回给卖家龙女士,并请龙女士帮忙出售。两个月后,手链没有卖出去。林女士让龙女士将手链寄回来,并想自己卖掉。原告林女士要求被告龙女士退还款项,龙女士不同意。随后,林女士将龙女士诉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,要求龙女士退还购买玉石所花费的368888元。在法庭上,林女士称自己不懂玉石,更不懂赌石。此交易不应被视为对宝石的赌博。
林女士说,这两块石头是她在直播间听完后买的。另外,原告方琳女士指出,被告方龙女士在购买宝石的过程中,多次强调其原石是经过精心挑选的,品质优良,而且购买后的翡翠品质也非常好。切割效果非常好,没有任何风险。
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:本案中,根据双方微信聊天记录,林女士在原石交易之初曾多次“下注”。交易结束后,原石经过切割加工后交付给林女士。林女士和龙女士的交易模式符合玉石行业“赌石”的习俗;而林女士如果通过远程网络购买原石,相应的风险会更大。在林女士提供的视频中,龙女士也给出了风险提示。林女士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应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。因此,林女士要求退还货款的主张不予支持,驳回林女士的诉讼请求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